精彩云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 · 正文
201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艺术学院拉开帷幕

作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10-25 00:00

      2019年10月24日上午,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与云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承办,民族艺术杂志社协办的201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市云南艺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艺术人类学与文化复兴”,来自国内外艺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开幕式由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魏美仙主持。

643A0306.jpg

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云南艺术学院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并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创作展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强化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活跃在全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舞台上,形成了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云南文化建设和边疆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陈劲松副院长最后祝各位代表在昆明生活愉快,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643A0363.jpg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向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并向为此次会议辛苦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她表示,在探讨艺术的道路上,通过在这个多学科、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平台上共同学习探讨,为建立中国以及世界的艺术学大厦而努力奋斗,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服务。
 
IMG_2521.jpg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在致辞中强调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艺术不仅是带动人类自身发展的介质,更是推进经济和生活的重要元素。他认为文化和品牌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文化艺术在品牌乃至商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商业和文化的摸索探寻过程中,不管是商业贸易还是个人生活,如何满足人类艺术情感需求将会是未来社会各界都需要深思的课题。
 
643A0385.jpg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副秘书长张喆对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表示了肯定,鼓励社会各界学者积极探究发现乡村美丽,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找到适合中国乡村发展的道路,延续发展百年的中国学者的梦想,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学者的担当。他希望各位学者与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一同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643A0408.jpg
 
民族艺术杂志社主编研究员许晓明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届艺术人类学的盛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她介绍了《民族艺术》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民族艺术》刊发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等资料广泛转载,并获得了很多省部级的奖项。期刊本身也获得了很多奖励,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离不开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支持。希望学会、广大会员继续支持《民族艺术》,《民族艺术》也会继续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搭建平台。
 
643A0424.jpg
 
在接下来的大会主题发言中,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在题为《“活历史”:工匠知识的建构与变迁》的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在探讨人类学时沿用的规律方法。她强调,要认识一个文明体,必须先认识其文化基因,基因不仅对其历史的存在有价值,还对文明体的当下和未来有极高价值。方教授在介绍了“活历史”的概念时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文化中的活和死不同于生物的活和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阐述,方教授以自己在景德镇的研究为例,她表示“物”的流动是一种文明流动和文明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所谓艺术流动性也正由此产生。
关西学院大学教授荻野昌弘进行了题为《彝族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1996-2015)》的发言。他以一段1996年拍摄的祭龙节的珍贵视频表明了祭龙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在维持该村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以二十年前后参与祭龙节的亲身感受来看,农村整体的社会秩序正在慢慢瓦解,一旦村民开始遗弃整体性原则,其瓦解进程将无法阻止。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如何让社会秩序更加安定成了一个课题,而作为应对这一课题的有效对策——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的象征方式,关于这样的讨论将会积极的继续进行下去。
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进行了题为《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的反思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言。就“舶来”学科的理论在中国土壤的适用性问题,作出了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的反思及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他依据国情传统与文化,从领域规范、地域文化、学理立场、学术范式、研究模式五个层面进行了对“中国经验”的思考。洛教授生动的讲授也带动了大会对于各领域“中国经验”的反思。
大会主题发言结束后,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对三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进行了评议总结。他认为历史是多维的,而艺术是讲究韵味。不论是说话的智慧还是为人的智慧,民间都有自身独有的处理方式和默契信息,并且百姓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和美感。这种情感的获得方式并不单单在于材料,中国本土的韵味会随着文化载体逐渐表现。纳日碧力戈教授有趣且深刻的总结引领着话题逐渐深入,专家和学者们就各种艺术形态在历史和传统中的具体表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IMG_2809.jpg
 
10月24日下午赵旭东、黄凌飞、王建民、李新风、郭佳分别以《创意在人类学与设计学的边缘——一种乡土遭遇设计之时的艺术人类学新综合》、《艺术人类学视域下西南地区跨界族群音乐的再研究》、《艺术实践与艺术民族志》、《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学的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云南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现状的艺术人类学考察》展开研讨。10月25日——26日研讨会还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高度以及“艺术人类学与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造型艺术研究”、“民俗与表演艺术研究”等分组讨论主题对“艺术人类学与文化复兴”主题进行深入分享与讨论。
本次会议立足时代前沿和学术前沿,汇聚了艺术学和人类学两大学科领域国内外专家进行研讨交流,是一场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研究盛会,是专家学者们思想、智慧、情怀的一次温暖相遇,也是与会者信任与情谊之花悄然绽放的一个舞台。此次活动有利于激活学术研究动力、深化区域民族文化艺术研究、彰显学校学术建设和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和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