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7日下午,《“图腾作为方法”——艺术史理论与书写研究生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主办,2023级艺术理论专业研究生班承办。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迟燕琼教授,教师郭瀚繁博士、唐白晶博士、雀宁博士、张丽博士以及 2023 级、2024 级研究生参与了论坛。论坛分为开幕式、议题论评、闭幕式三个主要环节。

(教师代表发言)
本次论坛由张丽博士主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迟燕琼教授致辞,郭瀚繁博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迟燕琼教授指出,艺术理论是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巧妙地将经典传统图腾与热点话题相融合,期望同学们能深入挖掘该论题的内涵并进行理论思考,从而助力学术研究的推进。同时,迟教授还充分肯定了论坛的组织,表达了对未来开展更多此类学术交流活动的期待。郭翰繁博士在发言中强调,本次论坛以图腾为核心主题,为师生们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深入探究图腾在艺术创作、文化表达以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她还提到,此次论坛不仅是学术探讨的契机,更是学生展示研究成果、锻炼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优质平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自主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深度学术对话。
论坛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参与、积累经验、锻炼勇气、小组研讨、代表发言、交叉品评、共同进步,通过训练最终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学术研讨会并作论文宣讲。本次论坛共设有四个重要议题,分别是:图腾崇拜的起源与象征系统、少数民族图腾艺术的地方性表达、图腾艺术的跨文化与符号学研究、现代视域下的图腾艺术转化与重构。

(学生发言与评议)
在第一议题环节,张琪聚焦龙图腾,深入探索其起源、发展、功能、文化象征以及蕴含的生态观,其研究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与对生命繁衍规律的深刻洞察,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李琳格同学围绕先秦彩陶的图腾起源与象征意义展开研究,详细阐述了彩陶纹饰从对编织物痕迹的模仿到多样构图与风格的演变历程,并提出未来可整合多学科成果,进一步深化对原始审美意识发生机制的理解。曹笑笑同学则以佤族“牛符号”为核心,基于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实地考察,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深入剖析“牛符号”在佤族社会生产生活、文化与生活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从语言、宗教、秩序及族人心理等多层面解读其成为民族与地域标志的深层原因。

(活动现场)
第二议题环节,袁瑞、张靖文、王怡佳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发言。袁瑞同学通过对拉祜族图腾艺术的研究,揭示了拉祜族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与原始艺术风貌,对深入探究我国民族艺术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张靖文同学以耿马地区傣族紧那罗舞为例,运用文化符号学与艺术人类学理论,深入挖掘紧那罗舞的文化内涵、图腾崇拜现象及其社会功能,深化了相关理论框架。王怡佳同学从艺术人类学视野出发,对昭通苗族芦笙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包括芦笙的历史、概况以及图腾文化,为全面理解昭通苗族芦笙提供了系统视角。

(活动海报及议程)
第三议题环节,石昊沅、陈子隆、张妍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石昊沅同学以中老傣族金水漏印图像造型为研究对象,聚焦普洱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中佛寺和老挝琅勃拉邦香通寺中的金水图案,通过梳理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深入分析其制作步骤、工艺与艺术特色。陈子隆同学针对基利艾洛德脸部形象中的面具图腾文化设计内涵展开研究,深入剖析其设计灵感来源与依据,揭示其与角色心理描绘及宗教隐喻的紧密联系。张妍同学则围绕图腾崇拜与阐释学展开探讨,深入研究图腾崇拜的起源、本质、地理分布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等多方面问题,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
第四议题环节,马玥敏、康丽娜两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马玥敏同学以黔东南苗族蝴蝶图腾为基础,深入研究现代艺术视域下苗族蝴蝶图腾的转化与重构,从苗族文化概述、蝴蝶图腾文化意义、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转化以及转化与重构方向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挖掘,追溯其起源与发展规律,分析其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与重构路径。康丽娜同学聚焦彝族图腾在现代艺术中的转化与重构,从视觉表现、精神共鸣、时代发展等层面探讨现代艺术与彝族文化的关联基础,深入分析彝族图腾在现代艺术中的转化形式与重构策略,并重点从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等多维度阐述其影响与价值。

(活动现场)
针对上述发言,张宇、张雪蕊、杨萧、聂云美四位同学以及唐白晶老师、张丽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同学们的研究做了评议。整体认为,各小组的研究选题新颖、论述严谨,无论是研究理论的拓展还是跨学科审美的视角都是学术研究中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从中也体现了各位研究生良好的探索精神和学术思维。
交流精进学术,分享创新研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烈研讨,本次论坛在张丽老师和张雪蕊同学的总结发言中圆满落下帷幕。张丽老师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富有成效的课程改革实践,整个论坛的逻辑架构清晰合理,各环节紧密衔接,为研究生分享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学术见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学们互相交流思想,讨论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这种交流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关键,从而帮助同学们产生新的思考和创新。本次学术活动作为首届研究生论坛,既是一次课堂教学的拓展,也是一次学术训练的实验,希望以此为起点,在未来能继续开展类似的学术研讨活动,助力研究生的学业进步和科研创新。

(师生合影)
文字:罗仅茂 龙杏梅
图片:吕泽云
初审:张丽 史莹子
复审:董晓辉
终审:迟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