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美育浸润计划在行动 ——大理喜洲苍逸图书馆《中国传统文人音乐雅集——山水清音》美育浸润活动纪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9

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作出的重要部署。云南艺术学院在创新性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展艺术院校“实践育人”的途径,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助力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师生共建并服务社会的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

2025年5月17日14:00,在大理喜洲苍逸图书馆举办的《中国传统文人音乐雅集——山水清音》,是云南艺术学院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的一次社会实践。苍逸图书馆是云南乃至全国近代著名的乡镇民间图书馆,也是大理喜洲古镇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作为彰显喜洲古镇历史文脉的新地标,“苍逸”诗书传家的崇文传统继续连接过去与现在,至今继续发挥着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

本次美育浸润计划活动,苍逸图书馆邀请了云南艺术学院黄凌飞、陈红玲、任俊宇三位老师,带领本校研究生刘俨锐、陈燕、李浩鹏、张愉情及本科同学张晨旭,以中国传统文人音乐“雅集”为其形式,以琴、箫、笛及古诗词唱诵为声音载体,与来自各地的社会民众及喜洲本地“蓝续公益·大理洱海妈妈”们,在余音绕梁,美妙清朗乐声中感悟分享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及生命情性。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俨锐演奏了吟猱余韵、细微悠长的古琴曲《流水》《秋月照茅亭》及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的《酒狂》。2021级本科同学张晨旭吹奏了笛子曲《鹧鸪飞》及箫曲《梅花三弄》,随后二位同学合作表演了琴箫合奏《关山月》与《平沙落雁》。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燕为现场听众们带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杏花天影》《关雎》《越人歌》等古诗词歌曲,让现场聆听者真正体会到中国语词的韵味以及唱诵者对声音意境的演绎。古琴的悠远、笛箫的空灵和古诗词唱诵的温婉,宛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在人们眼前一一展开……

琴、箫合奏《平沙落雁》 演奏者 刘俨锐 张晨旭

“中国传统文人音乐雅集——山水清音”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美育浸润计划在行动”的一次面向公众的实践,以非传统课堂的形式,在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实践中拓宽人们对美育的认知和体验。这是艺术高校携手地方社会力量,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度尝试。不仅为当地带来一场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听觉盛宴,在“美育浸润”计划的持续推动下,会有更多诸如此类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在持续展开,并形成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云南现代化艺术美育体系。

讨论互动


文:张愉情   图:李浩鹏  邓斌

一审一校:黄凌飞

二审二校:张晓玲

三审三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