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仕图清明》亮相上海国际戏剧展演
金秋沪上,艺韵流淌,盛典启幕。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与国际表演艺术高等院校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顺利举行。云南艺术学院原创话剧《仕图清明》于10月30日、31日晚在上海戏剧学院东排剧场精彩上演,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圆满完成展演任务,赢得中外艺术家与观众的高度赞誉。
《仕图清明》由我校戏剧学院副教授翟一帆执导,毕业研究生赵伟普担任编剧,表演系一级演员何利飞负责戏曲表演设计,舞美系教师孙倩、严卿月分别负责灯光与服装设计,汇聚研究生杨政坤、刘孜颖和本科生王晨硕、王淦、李豪扬,以及我校音乐学院左珏嘉、李嘉树等联袂创演,是我校师生协同创作的匠心之作。

该剧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传统戏剧美学为根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下,紧扣文化强国建设使命,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核心要求。作品以“廉洁”为精神底色,通过刻画古代书生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抉择,深刻探讨“仕途初心与清明操守”的核心命题,既呼应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号召,也让传统“修身守正”的价值追求焕发当代生命力。剧目凭借精准的肢体表达、富有哲思的台词对白与意象化的舞美呈现,以当代视角对传统题材进行全新解读,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又直指当下社会对廉洁品格、初心坚守的价值认同,其现当代意义在于为浮躁社会提供精神坐标,为年轻一代传递“清则流长、廉则行远”的人生信念,与本届艺术节的主题高度契合,成为我校戏剧学科践行“守正创新”创作理念的鲜活实践。



本届艺术节以“传统表演艺术:新时代·新表达”为核心主题,创新构建“核心展演+学术研讨+艺术交流+公共展览”四大板块,吸引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蒙古国、摩洛哥等9个国家的11支演出团体齐聚申城,献演18部涵盖戏剧、舞蹈、戏曲、木偶等多元形式的舞台精品,打造跨文明对话的艺术盛宴。展演交流中,各国佳作轮番登场,尽显文明交融之美:中央戏剧学院《庄周梦蝶》以皮影结合吟诵演绎东方哲思,泰国安纳塔剧团《魔鬼的骗局》用本土传统歌舞重构希腊神话,蒙古国家木偶剧院《马头琴》借木偶艺术讲述民族乐器起源,摩洛哥N.J.艺术团《戏剧永存》以现代视角探讨人际关系,各国艺术家以肢体为语、情感为桥打破语言隔阂,生动诠释“艺术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大师工作坊等活动,更让艺术节成为推动传统艺术当代转化与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

从本次开幕式上与中外艺术家联袂演绎“丝路戏韵”,到《仕图清明》的精彩亮相,云南艺术学院始终以艺术为媒,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画卷中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此次参加国际展演交流,不仅集中展现了我校戏剧学科的创作实力与教学成果,更以具体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让千年文脉的精神内核在当代舞台创作中焕发新生,在跨文明对话中传递中国智慧。
未来,我院将坚持守正创新,深耕传统文化与表演艺术的当代表达,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广阔舞台上,不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力量,让文明之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文字:刘孜颖
图片:上海戏剧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 罗珺丹
一审:翟一帆
二审:王建 和建元
三审:杨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