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之六】 王卫东教授阐释民族文化 助力艺术学人才培养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4

2025年10月31日下午,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第六场学术讲座在此如期启幕。本次讲座特邀云南大学王卫东教授主讲,围绕 “民族及民族文化资源” 展开深度阐释,艺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婉婷主持活动,现场师生专注聆听、积极互动,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开篇,王卫东教授以五个极具思辨性的核心问题为引,瞬间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 :“中华民族何时形成?”“少数民族何时形成?”“为什么有些少数民族有很多支系?”“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可产业化?”“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可产业化?” 这五个问题层层递进,既关乎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又触及文化资源转化的现实命题,为整场讲座构建起清晰的探索框架。

讲座中,王卫东教授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广阔的研究视野。他从 “民族” 一词的字义溯源入手,细致梳理其词义演变的历史轨迹,再逐步延伸至民族与国家概念的深层关联,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知。王卫东教授对中华 “民族” 与西方 “nation” 概念的辨析,成为整场讲座的亮点之一。他通过对比两者在起源背景、核心内涵、实践指向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指出长期以来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认知误区,帮助师生打破 “概念混淆” 的壁垒。同时,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支系繁多的现象,王卫东教授结合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文化融合、地域发展等因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为同学们理解我国民族格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本次讲座体现了艺术管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上的特色优势。王卫东教授将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有机融合,不仅帮助在场师生构建了完整的国家与民族概念体系,更引导大家从学术层面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为学生后续开展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筑牢理论根基。

“灵光艺韵·名家讲坛”作为艺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学术品牌活动,持续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为师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讲座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跨学科的前沿探讨,助力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未来,艺术管理学院将继续以“灵光艺韵·名家讲坛”为载体,为研究生打造更多接触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的机会,助力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实践能力的艺术学高层次人才。



文字:张  圣

图片:张  圣

初审:吴婉婷

复审:吕贵彬

终审:骆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