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美术学院于2025年9月9日至15日在图书馆举办“庆祝教师节暨课程思政建设师生雕塑作品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师生共同创作的五十余件雕塑作品。以艺为体,以塑为媒,生动呈现了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展现了师生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艺术追求。

本次展览不仅是向教师节敬献贺礼,更是美术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一次集中检阅。每一件凝聚匠心与深情的雕塑作品,都是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融入艺术创作的深刻表达,在师生的共同创作中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经典力作诠释时代精神,师生携手塑写家国情怀
展览中,《讲好云南五个故事》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夯实实践育人角度出发,用雕塑艺术作品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发表‘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该雕塑主题作品是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在教学中把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当中的生动体现;是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


《民族团结誓词碑》作品通过厚重的体量感和精细的刻画,再现了历史上各民族一心一德、团结奋斗的庄严场景,弘扬了民族团结这一永恒主题,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物像复制,将“会盟立誓”的坚定意志塑形于艺术作品中,深刻诠释了各民族在历史上的血肉联系。

《纳西儿女迎红军》生动捕捉了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瞬间,作品充满动感与张力,传递出人民军队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深厚的情谊,歌颂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创作过程中,师生共同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悟,在感悟红色文化魅力中创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塑说滇魂系列》作品深入挖掘云南地方文化精神内涵,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精神象征意义的雕塑作品,引导观众思考何为“滇魂”,如何传承“滇魂”。

《闻一多》《雷锋》以及《西南联大教育家》等系列人物雕塑,则聚焦于历史上的先进楷模与知识分子群像。精心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嫉恶如仇、凛然正气的风骨,“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形象,以及西南联大教育家们于艰难困苦中坚守教育报国的铮铮铁骨。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崇高精神的呼唤与传承。
课程思政结出丰硕成果,立德树人融入创作课堂
此次展览是学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直观体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传授雕塑技艺,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将课堂变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价值观的升华。五十多件雕塑作品的创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上的有机统一。通过艺术手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主题性美术创作题材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相结合,充分发挥主题性美术作品的育人作用,对引导和培养青年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美术创作全过程、美术作品全要素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艺术创作人才,真正肩负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美术学院在探索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艺术创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思想的表达和价值的传递。在教师节这个特殊时刻,这些凝聚了师生心血与智慧的雕塑作品,成为了献给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礼物!
图文:白文金
一审:杨光
二审:何君
三审: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