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下午,在云南艺术学院公共教学楼A204室举行云南省高校数字化艺术创作重点实验室“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及学生就业技能提升项目开班仪式。本次培训由学校四部门联合,根据《云南艺术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和《云南艺术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由云南省高校数字化艺术创作重点实验室负责本次培训工作,目的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艺术大学建设,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助力职业发展。
开班仪式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云南省高校数字化艺术创作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仲夏教授主持,云南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温泉沁教授代表学校四部门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希望通过培训,提升师生运用AI教学能力和数字设计实践水平,助力师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积极应对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收获人工智能时代赋予教师既“懂技术”,又“懂教育”,又“懂人心”数字化引导能力和教育能力,赋予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以数字化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仲夏教授介绍了本次培训课程《AI+数字造型+3D打印》结合人工智能、数字造型和3D打印技术的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实训实操、专家讲座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释放和激发人工智能对艺术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培训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集中授课,从9月6日开始的每周六和周日全天,持续到9月28日,进行《AI+数字造型+3D打印》40课时和《3D打印》24课时的教学。二是实践创作,为期26课时的自主创作时间,由行业与产业专家进行授课,与大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数字技术、产业发展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解决之路。三是结业展示,于2025年12月在美术学院展厅与建水举办陶瓷作品设计展。结业考核从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训作业等)和结课作业(课程报告、数字陶瓷设计作品)两部分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考核的教师与学生,由实验室将学习成绩报科技处,向人事处与教务处申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结业证书》与相关学分互认证明。

本次培训立足云南地域文化,以数字陶瓷设计为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践核心内容,引导师生掌握数字陶瓷设计关键技术,将人工智能融入本土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图:李逸杰
文:张仲夏
一审:张仲夏
二审:何君
三审:刘恩权